《神秘的潜龙庵》本文作者/江长印

作者:shengjie 分类: 民间传说 发布于:2019-1-28 11:34 ė2034次浏览 60条评论

       长子县城南五公里的南李村西南方向有一座丘岭,沿丘岭崎岖的小路前行十多分钟走进山里,这里的山势从正北沿东南方向合抱形成一个天然的深谷,其东连潜山,西临苏里河畔,谷口朝西正对西尧村。谷底自东而西有一条宛然曲折的小溪,山坡上山花烂漫,蝶飞凤舞。沟谷里绿树葱葱,碧水粼粼。那高低起伏的山岭走势犹如一条巨龙潜伏在翠绿丛中,似乎有点淡出红尘,走进世外桃园之感。

        丘岭阳面中段是一块开阔地,在这个平台上有一座残损破旧但仍不失古朴典雅的千年古刹。整个建筑坐北朝南,分上下两个院落。下院南房六间紧临深谷,东南一间为门楼,门前的石梯已荡然无存。进院有六间西屋,正面是几孔窑洞(现已坍塌),窑前东侧是三间堂屋,不见门窗户扇,正门横压条石上篆刻的“永断尘缘”四个大字尚且完好。沿堂屋西墙石阶而上是上院,三间西屋仅存残垣,五间堂屋屋顶塌陷,只有东北角楼比较完好,紧挨楼梯朝东开有一个小角门,整座建筑与山谷景色天造地合。这个深山古寺,由于历经岁月剥蚀,瘢痕累累的面貌,使其充满了神秘的色彩。现在当地多数人把它称为“道场庙”,据说它的前身叫“潜龙庵”。为了弄清它的来历,我们深入民间进行了走访。

        2006年6月11日,我再次登山寻访,在南李村和西尧村先后找到几位解放前后曾经在道场庙居住过七十多岁老人。张来旺,解放前十几岁时在庙里削发为僧;王发新,解放前其祖父在庙里当长工,他随爷爷住在庙里;还有孙仁水、孙瘦孩、孙学勤三位老人,解放后在山上种地曾先后居住在庙里。他们各自回忆了当年在这里的生活经历,并叙述了听长辈讲给他们的种种传说。

        据他们讲,解放前这里的方丈是五台山派来的,法名为诫真、诫朱。他的徒弟为定字辈,有定勤、定亮、定琪,最小的一辈为余字辈,有余华、余新、余泉等,他们和张来旺为师兄弟。大小和尚整天是烧香拜佛,传诵经文,也经常搞些济贫救危的善举。庙里除僧人外,还供养着种地、喂猪、磨面、做饭等勤杂人员八十多人,耕种着近百亩土地。他们打的粮食吃不了经常舍米造饭。1943年长子县遭灾,道场庙给县衙娟粮用马车送了半个月。

        解放后,人民政府把庙里的土地和牲口等分给西尧、南李村,僧侣和尚安置在周围各村,在此办起了长子县第一所初级师范学校。后来师范学校迁到县城,寺庙交给惠仁和尚管理。由于周围大多是西尧村的土地,为了种地方便,前面提到的三位老人先后搬进庙里的闲房居住。文化大革命中“破四旧”,红卫兵闹进庙里把各种牌匾都砸碎了,有人还放火烧断了顶梁柱子,专门让屋顶塌下来,把木料拉回去当柴烧。后来西尧村修桥、建戏台,不但搬去了庙里的条石,还把这里七八幢石碑埋在地基里。一场浩劫之后,这座千年古刹被毁得面目全非。

 在他们的回忆中都说起在庙东南大门上面有一块石匾,青石质,周围有花纹,中间镌刻着“潜龙庵”三个大字,长约150厘米,高约60厘米。他们听前辈说这里改为道场庙是清朝时期的事,以前一直叫“潜龙庵”。还说:这里最早的主人是一个天下最大的官,把朝里的事让给别人管理,自己带了很多钱粮到长子安度晚年。老人在山里转了好长时间,才选了这块风水宝地。于是就在这里建房定居下来。这座房屋结构很讲究,屋为“七星阁”,院为“九连环”,院落上下相连,屋是室室相通。高强壁垒,经过多少兵荒马乱的年代,从来没有经过土匪,因为他们进来别想再出去。据说这庙还有一条暗道,一直通向山里,暗道口只有主人知道。门朝东南开,名曰东南迎紫气。在庙东北不远的地方有一片坟地,传说是他家的祖坟,坟上有四座石塔,所以当地人叫“塔儿坟”。

         听了几位老人所讲的故事,使我们联想起长子县关于尧王的传说。尧王晚年把天下让给舜,把大儿子丹朱封于长子,自己也回到长子居住。那么“潜龙庵”这个神秘的地方,是不是当年尧王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呢?因为从字面意思看,“潜”即“藏”也,“龙”在古代非帝王莫敢称。“潜龙庵”,与潜山的尧神庙近在咫尺,隔水相望。其周围还有西尧、尧神沟、尧南陈等一串带“尧”字的村庄。这种地理位置的巧合,和故事传说的极其相似性,不能不使人浮想联翩。如果尧王真的曾经在“潜龙庵”居住过,它必将揭掉神秘的面纱,引起人们所关注,因为它身上流淌着中华始祖文明的血脉。

本文出自 长子之家(www.vzhangzi.com),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0

上一篇:《大话仙鹤镇》本文作者/孙五则口述、段有智、杨建国整理

下一篇:“茅台酒”根在长子酒村(作者:书文秀)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