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燕王国国都建在长子县

作者:shengjie 分类: 长子人文 发布于:2019-2-2 16:55 ė2547次浏览 60条评论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有影响的帝国犹如明星光芒耀射,同时有更多小的国家、短的朝代如小行星闪烁在历史的长河。今天我们就一道摘取其中的一颗――走进五胡十六国时期的西燕古国,去探寻西燕王国的历史故事。

  鲜卑族建立的政权

  探询西燕古国先从其建立者鲜卑族谈起,鲜卑族是中国古代民族,属古代东胡系民族。居于鲜卑山(今大兴安岭),因此为族名。“鲜卑”一词,在秦汉文献中,以不同的译音形式出现过:“师比”“犀比”。然其时鲜卑离中原较远,南隔乌桓,其文化影响大都间接而来,所以仅指一种胡服的带或带钩。从东汉以后的史家记载中,又知鲜卑族名源于其所居地“鲜卑山”(即今大兴安岭)。“山”是汉语,显然,“鲜卑山”是胡汉语的混合词。西晋灭亡后,北方各族的统治者形成了纷争割据的局面,在100多年中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史书称“五胡十六国”,“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个北方民族。“十六国”指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其实,建立政权的不只五个少数民族,也有汉族,割据政权也不只16个。在这100多年中,鲜卑族先后建立九个政权:辽西、代(后改北魏)、宇文(史称北周)、前燕、后燕、南燕、西燕、西秦、南凉。

  西燕王国和慕容永

  西燕王国是区别于慕容氏建立的其他国家而命名的,内迁鲜卑慕容氏曾建立前燕、后燕、西燕、南燕。慕容皝建立了前燕(337-370)建都于龙城(今辽宁朝阳)、邺(今河北临漳西南),统治地区是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辽宁、安徽、江苏等地,后被前秦灭亡;慕容垂建立了后燕(384-407)建都于中山(今河北定州),统治地区是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辽宁等地,后被北燕灭亡;慕容德建立了南燕(398-410)建都于广固(今山东青周),统治地区是今河南、山东等地,后被晋灭亡;慕容永建立的西燕(386-394)建都于长子(今山西省长子县),统治地区是今山西等地,后被后燕灭亡。

  慕容永,字叔明,十六国时期西燕国君,鲜卑人,是慕容部首领慕容廆其弟慕容运之孙(一说为其子),也就是前燕建立者慕容皝之堂侄。370年,前燕为前秦所灭后,许多前燕鲜卑慕容部人被迁往关中,慕容永因此至长安。因家中贫困,与妻子二人常在市场卖靴子维生。385年,西燕慕容沖称帝,以慕容永为将军。386年,在经过一连串的政变后,慕容永拥立慕容忠为帝,被命为太尉,守尚书令,封河东公。数月后,慕容忠被将军刁云所杀,慕容永于是被推为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雍秦梁凉四州牧、河东王,暂对后燕帝慕容垂称臣。386年10月,慕容永自称皇帝,建都长子(今山西省长子县),改元中兴。他与后燕慕容垂同是前燕的宗室﹐遂产生法统之争。慕容垂在巩固了自己的力量后,于393年冬向西燕大举进攻,394年8月攻克西燕国都长子,杀慕容永,灭西燕。

  西燕王国的遗址

  作为山西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燕王国国都古城址位于今山西省长子县雍河、岚水河支流的南岸,现存东北角城墙、北城、西城墙和西南城,保存较清楚。从今北高庙烈士陵园(县城北)到丹朱镇河东村西270米,再沿雍河南岸向西300米,构成北城墙。向南沿雍河构成西城墙。向西南曲折行1742米,为南城墙。基本轮廓清楚,整个城址为长方形。城基宽8—10米,夯窝密集,夯层厚8——10厘米,夯土层明显,为板筑法,穿孔杆直径30厘米。东、西城墙破坏严重,现只存城基。西南城角矗立于地面,高4.5米。夯土层十分明显,保存较好。在古城址北侧发现有商代墓地。城角还残留大量的东周时代的绳纹板瓦和筒瓦残片。1979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曾对古城址进行过勘测。在北起丹朱镇小河村、南至孟家庄村的约1.5平方千米范围内,发现并配合基建发掘了商、东周及战国墓群20余座,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木器、陶器等文物900多件。1972年、1973年、1979年,相继在北高庙发现商代墓一座,羊圈沟发掘东周墓4座,后又在牛家坡发掘了4座墓葬,出土有青铜礼器和玉器,其中7号墓为最大,均为土坑竖穴墓。出土文物800余件。1989年,山西省考古所又在孟家庄村北进行发掘。共清理墓葬18座,墓式为竖穴土坑墓,出土文物118件。主要有铜剑一把,铜带钩9件及铁带钩2件,玉环1件等。

  在西燕王国国都古城西20里处,石哲镇有一个村庄一直就叫“墓穴”村,又称“墓学”,为什么以墓穴定为村名,当地流传有西燕古国被灭后,国君慕容永被杀后葬身于此地。原先是住有国君守墓人,随着发展就演变为一个行政村。现村东有座土地庙,据传修庙的砖石就是从村里古墓处挖来的。村人为避忌讳,经省民政厅批准,改称“晋容”村。

  此外,当地还流传有其他有关西燕古国的口头传说,为正史的记载丰富了资料,使得我们今天揭开了西燕古国的神秘面纱,为三晋历史又添一道风景线。

本文出自 长子之家(www.vzhangzi.com),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0

上一篇:文物工作创新篇(词曲-张普明)

下一篇:“烧毛”和“烧不干”方言探源 作者:申修福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