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头山》作者/牛振洲(长子县名胜风景区)

作者:shengjie 分类: 长子景色 发布于:2019-1-28 9:58 ė3782次浏览 60条评论

羊头山

    羊头山又称羊山、老羊山、首阳山,海拔1297米,位于长子县、高平市、长治县三县交界处。据长子县志记载:“……岭限二郡,麓跨三邑也。山高千馀丈,磅礴数十里。其巅有石,状若羊头,觑向东南,高阔皆六尺,长八尺馀,山以此石得名焉……”。
    关于羊头山名称的来历,在民间还有一种说法:相传,炎帝是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其部落一直以羊为图腾,炎帝曾一度在此山播种五谷、教民农耕,羊头山也因其部落图腾而得山名。
    羊头山是一座古老而神奇的山,山上有:神农庙遗址、神农城遗址、五谷畦遗址、神农井遗址、清化寺及石窟(北魏至唐)、石塔等历史文化遗存。
    神农庙,创建、毁灭于年代不详,但基址尚在,遗有石阶、石柱、石碑、柱础等。明代朱载堉的《羊头山新记》中记载:“羊头山石之西南一百七十步,有庙一所,正殿五间,殿中塑神农及后妃、太子像,皆冠冕若王者之服。此殿以南属泽州高平县丰溢乡团池北里,殿之西北属潞安府长子县义丰乡栅村里,殿之东北属潞安府长治县八谏乡施庄里。故俗云:‘前檐滴高平,后檐滴长子’”。从这段文字中可以推断出,神农庙应毁于朱载堉(1536—约1610)之后的年代。
    神农庙西北二十步有小坪,周八十步。西北接连大坪,周四百六十步。上有古城遗址,是神农城。城内原有庙,今遗址尚存。城南六十步有两股泉水,两泉之间相差十余步。左泉白,右泉清。泉侧有井,就是神农井。二泉南流二十步,相合而南,泉下平地名为井子坪,相传是神农得嘉谷、始教播种的地方,所以井子坪又称五谷畦。我县清代名士冯士翘作诗歌咏五谷畦:“炎帝农开种万方,耕耘岂为一畦忙。羊头山畔横纵亩,聊识艰难在帝王。”
    神农庙的西北一里多有黑龙池,东北三里多有白龙池,东南二里多有金龙池。这三池中数金龙池大而且深。高平县志载:“金龙泉阔丈馀,旧传有二鱼,时跃于泉,遇雨即飞去,疑龙也。”
    羊头山的正东偏南一里多有泉甚清,泉的西边有一寺庙,就是清化寺。清化寺初建于后魏孝文帝太和年间(477—499),初名定国寺,北齐改名宏福寺,隋末被废。唐武则天天授二年(691)重建,改寺额为清化寺。现在的清化寺是高平市在原来基址上复建的。
    清化寺的周围散落着大量的石窟,这就是闻名三晋的“羊头山石窟”。石窟现存10余个洞窟,皆雕凿于砂岩上,洞窟大小不一,平面多为方形,一般为一石一窟,个别有一石二窟或三窟不等。其中第六窟最大。石窟内龛面整齐,四面满雕佛像,或一佛二弟子,或一佛二菩萨。洞外有许多小龛,有佛、菩萨、天王、力士、供养人等,形制各异,雕工精细。
    羊头山的北山脚下就是我县的文化经济强镇——色头镇,小镇中有一炎帝庙。炎帝庙,一进院落,为清代建筑遗存。中轴线上有倒座木雕戏楼、献亭、大殿;庙院东西两侧有厢房、妆楼。炎帝庙里最具艺术价值的,当数戏楼上的木雕人物与献亭里青石浮雕狮子柱础。戏楼木雕内容多为八仙的故事,在方寸之内,人物栩栩如生、神兽飘逸灵动、花草郁郁葱葱;四个青石浮雕狮子柱础,风格迥异、各不相同,每个狮子身上都披着锦缎,锦缎两侧刻画不同故事场景和人物。纵观这一组作品,无论是远观其高远深邃的布局,还是近看其局部细腻的刀工,都堪称不可多得的佳作,让后人叹为观止。
    羊头山春季桃杏争艳,夏季绿荫如盖,秋季梨垂似金,冬季松柏长青。难怪著名作家王东满游羊头山后,也作诗称赞:“羊头雨后倍葱茏,翠拥煌煌古帝宫。诗友群贤来四海,登高唱和颂神农。”

本文出自 长子之家(www.vzhangzi.com),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上一篇:《大美长子》掠影 作者:刘理洲

下一篇:仙翁山木化石森林公园(撰稿人:吕惠)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